信息通信與智能服務商
近日發布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攜號轉網相關流程和內容,以保障攜號轉網順利實施。不過,要讓攜號轉網真正落地還有兩大挑戰,一是改造基礎電信企業網絡和運營系統,二是同步改造第三方平臺。只有系統改造好了,才能確保用戶轉網后的使用體驗,才能讓攜號轉網更好落地——
7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征求對《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明確了“攜號轉網”的服務辦理條件、業務流程、服務規范等內容。這標志著攜號轉網工作進入了落地階段,用戶距離可以真正辦理攜號轉網業務指日可待。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聞庫日前介紹說,為落實“攜號轉網”工作,工信部組織3家基礎電信企業和中國鐵塔公司已制定了系統建設改造、聯調聯測、提供服務“三階段”的工作時間表,部署在全國推進“攜號轉網”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動中,5個試點省市共完成了230萬用戶攜號轉網工作。
明確轉網各方權責
自2010年11月份工信部啟動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以來,客觀存在多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各方責任。
此前,有用戶反映攜號轉網業務辦理流程長,基礎電信企業設置障礙為難用戶;或是用戶“在網協議”無法解除,或者辦理業務“下月復下月”等。
不可否認,確實存在個別地區個別基礎電信企業,把攜號轉網作為爭搶用戶的一種“競爭手段”,出現了辦理流程復雜、故意設置轉網門檻等不當行為。但也有一些屬于用戶與基礎電信企業之間的“在網協議”問題,需要明確解除的責任和方式。
為此,《征求意見稿》明確,申請攜號轉網的用戶,要同時滿足5個條件——申請攜號轉網的號碼是實名登記的、處于正常使用狀態、已結清或約定結清電信費用、沒有或已解除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號碼入網已滿120個自然日。
如果5個條件都滿足,仍遇到各種故意為難怎么辦?《征求意見稿》也明確,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查詢服務及解除限制服務;或是增設辦理條件,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向滿足條件的用戶提供攜出授權碼服務。
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李朕認為,攜號轉網是工信部近年來推出的重大專項之一,運營商自身也在積極推動該項工作進展。因此,用戶大可不必擔心運營商拖延不辦。如果運營商確實存在消極拖延,用戶可以向各省區市管理局以及工信部反映,將會得到妥善處理。“
《征求意見稿》最大亮點在于,劃分了運營商、用戶、監管機構的權責,講明白了整個攜號轉網的辦理流程,以及出現問題的對應解決單位。規范了未來執行過程中運營商的工作,同時也強化了監管力度,明確從工信部至各省區市通管局都有監督該工作、接受用戶舉報、解決用戶問題的責任,保障攜號轉網能夠順利實施。”李朕說。
系統改造挑戰不小
經過電信體制改革,我國通信市場已基本形成了3家基礎電信企業充分競爭的格局,每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各具特色,吸引著不同需求的用戶群體在網間流動,更換提供服務的運營商。
聞庫形象地描述說,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升級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號碼已不僅僅是通信用戶的標識,還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的互聯網中,成為網絡運行空間的“身份證”。用戶更換手機號碼不僅需要很高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還可能引發財產及安全風險。而“攜號轉網”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些矛盾,用戶可以在號碼不變的情況下,選擇為其提供服務的運營商。
攜號轉網的好處不止于此。李朕進一步分析說,首先,攜號轉網可以省去換網換號的麻煩,更換運營商卻不改變電話號碼,為用戶維護個人信息和社交圈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其次,攜號轉網讓用戶能在多家運營商的資費套餐中作橫向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營商與套餐并簽約;再次,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對運營商進行約束,以保證多家運營商的相互制衡,共同健康發展。
“但從全面鋪開的角度來說,還要妥善應對數據量龐大、涉及面甚廣的兩大挑戰。”聞庫說。
具體來說,一是對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網絡和運營系統實行改造,涉及近16億移動用戶運營系統的更新,工程之復雜、規模之大從全球來看也是前所未有的;二是要將與手機號捆綁的各項應用一起轉網,還需對銀行、保險、證券以及互聯網企業等第三方平臺進行同步改造,工程更為巨大。手機號碼已廣泛使用在各行各業的信息應用中,要維持原有應用不受影響,需要各行各業應用系統協同配合,確保用戶“攜號轉網”后的使用體驗。“基礎電信企業要進行大量的網絡建設和系統改造。”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業務與網絡研究部副主任黃荷仙分析說,各基礎電信企業除了要升級核心網設備,新建攜號轉網專用數據庫,還要升級改造配套支撐系統、增值服務平臺和計費結算系統,并完成大量內部測試工作及聯調聯測工作。此外,第三方服務平臺也需實行配套改造。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曾測算過,要在全國推進技術改造從而實現攜號轉網,至少需要投入幾十億元。
11月底前全國實施
今年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明確,今年11月底前,要在全國全面實施攜號轉網。如今,距離目標時限只剩4個月。按照今年3月份工信部給出的時間表,第一階段是8月底前,各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網絡及系統建設和改造工作,具備企業間聯調聯測的條件。第二階段是11月10日前,各基礎電信企業、中國信通院完成全業務流程聯調聯測相關工作,具備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能力。第三階段是11月底前,全國范圍內正式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攜號轉網的推進,無論是對于用戶權益,還是對于整個電信行業的良性競爭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將對此前政策要求的基站建設和網絡覆蓋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提高通信網絡的全面覆蓋,少不了通信基礎設施作為基礎。雖然城市4G網絡覆蓋已趨近飽和,但網絡設施的改造和升級勢在必行。所以,隨著攜號轉網的提出和持續推進,以及5G時代的到來,會在一定程度上給通信基礎設施和5G應用的需求帶來更大的新增量。
勝昊通信集團作為民營通信行業的標桿企業,始終肩負時代賦予的使命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擔,經過多年發展,集團已在高鐵、高速、國道、省道沿線、城市、鄉村、景區、景點、經開區等區域進行全方位布局,在通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建設、運營通信鐵塔共計3100余基,滿足了三大運營商的網絡需求,基本實現了高鐵高速、山區鄉村、景點等地區的網絡信號全覆蓋,為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勝昊通信將以“網絡強國”戰略為引領,以“通信信息化基礎設施+金融+互聯網創新運營+(5G應用+智慧社區)”產業聯動為發展模式,為攜號轉網的順利推進以及迎接5G時代的到來,繼續加大投資力度,以金融的思維、資本的模式為理念,充分發揮集團和上市公司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技術優勢,全力打造以信息化基礎設施為產業鏈的吉林總部經濟體系,輻射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地,同時布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真正實現智領、智慧、智能、智聯、智勝!